二维码
大众信息网

扫一扫关注

您所在的位置:大众信息网>公司>>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这个地方填写注释信息

单位介绍

单位资料 页面更新时间:2022-04-21 23:29
网站名称: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网站栏目: 网站简介 网站链接
网站链接: gs.sysu.edu.cn
收录查询: [百度收录] [360收录] [搜狗收录] [必应收录] [谷歌收录]
网页版本: Mip版 手机版
本页链接: https://www.qiyeshangpu.com/shop/wangcwyqkrk80/
详细说明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自然科学科地质系,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创办的地质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之一。

1924年孙中山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广东大学。首任校长邹鲁认为,华南矿产资源丰富,需培养专门人才,特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博物部基础上设立地质学系,归属理学院,成为数、理、化、天、地、生的六大基础学科之一。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1926年地质系首任系主任黄著勋教授著《中国矿产》,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中国最早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著作之一。

1927年谢家荣和朱家骅倡议国民革命政府创办了中国地质学研究和调查历史上享有盛誉的两广地质调查所,开创中国人于两广地区地质调查先河,首版两广地区地质图、矿产图,是当时国内四个最有影响力的地质调查所之一。该所隶属于中山大学地质系,由历届系主任兼任所长。同时,两广地质调查所的研究人员兼任地质系的教育工作。

1952年中山大学地质系整建制迁至长沙成立中南矿冶学院(今之中南大学),后又分出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今并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1956年原中山大学地质系系主任(任于1944-1945年、1950-1952年)、1934届中山大学地质系毕业生陈国达院士提出了大地构造的新理论-地洼学说(活化构造理论)。该学说发展成为国际性大地构造学派。

1958年中山大学复办地质学教育,五年后停办。

1972年中山大学再次复办地质学专业至今。1979年开始招收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矿床学专业、地层古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国家教委委托代培出国研究生。1984年和1985年,构造地质学和矿床学先后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设立第四纪地质学和岩土工程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04年设立地质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点。2005年开办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11年开办地质工程本科专业。2010年获得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硕士学位授权,涵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二级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二级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2002年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立地球化学学科组、宝玉石与矿物材料学科组、陆地与海岸带环境变化学科组、地球信息工程学科组、岩土工程学科组等,赋予学科组具有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双重功能。现建有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核中大花岗岩与铀矿资源研究所、第四纪环境研究中心、宝玉石研究鉴定(评估)中心、宝石矿物材料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地质矿产博物馆、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等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在成矿实验地球化学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第四纪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花岗岩原地重熔与壳内对流理论及其在铀矿成矿规律的应用、华南地区地质灾害与矿山环境污染研究、华南地区地质工程研究、新生代地质和活动构造调查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

中山大学的地质学教育长期秉承孙中山先生制订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导,继承两广地质调查所的优良传统,办学理念体现“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岭南特色,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高度重视地质实验、实习和实际动手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严谨求实,刻苦钻研,重视吸取相邻学科的精华,不断开拓地质学科的新领域。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电话:020-84112390
邮箱:eeszke@zsu.edu.cn
邮编:510275
网址:http://gs.sysu.edu.cn/

免责声明

此页是<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信息处理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

冀ICP备00000000号

冀公网安备 号

Copyright © 2024 大众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