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大众信息网

扫一扫关注

您所在的位置:大众信息网>公司>>

随县第一高级中学

这个地方填写注释信息

单位介绍

单位资料 页面更新时间:2022-04-22 08:48
网站名称: 随县第一高级中学
网站栏目: 网站简介 网站链接
网站链接: www.hbszsz.com
收录查询: [百度收录] [360收录] [搜狗收录] [必应收录] [谷歌收录]
网页版本: Mip版 手机版
本页链接: https://www.qiyeshangpu.com/shop/wangvyzmxze42/
详细说明

在风光旖旎的炎帝神农故里,在钟灵毓秀的厥水河畔,有一座闻名随州、享誉荆楚的历史名校--随州市曾都区第四中学。

创建于1955年,时为随县第二中学;1971年改为高级中学;1978年8月更名为随县第二中学,列为随县重点中学之一;1983年县、市合并后,更名为随州市第四中学,同年被襄樊市教委确定为18所重点高中之一;2001年设市建区,学校更名为曾都区第四中学;2009年新随县成立,学校又更名为随县一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战略需要。作为历经沧桑、以优质教育享誉荆楚的五十年老校——随州市曾都区第四高级中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一流学校、育一流英才”的办学思想,坚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特色校训,培育了一批批栋梁之才。近年来,四中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教育教学改革一年一个新台阶,素质教育硕果累累,相继荣获“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素质教育百面旗”等数十种荣誉称号,四中全体教师永远不会忘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深情厚意,决心在新的世纪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与兄弟学校相比,四中优势明显,成绩卓著:

地理位置独特:随州市曾都区第四高级中学,原为随县二中,随州四中。位于编钟古乐之乡、炎帝神农故里的厥水河畔,南邻汉丹铁路和宁西铁路,北连名胜风景区——封江水库,316国道横贯东西,厉封公路纵穿南北。交通便利、环境幽雅、人杰地灵,是读书修身的理想之地。

硬件设施完备:学校呈园林式建筑格局。走进校园,豪华气派的大门向您展示它的辉煌,绿荫道旁、喷泉池边地毯式草坪透露出学校发展的勃勃生机,功能齐全的学生公寓鳞次栉比,多媒体电教系统、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语音系统一应俱全,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钢琴室和健身房全市一流,学校礼堂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堪称一流,为现代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办学理念鲜明:学校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以科研兴校,以严抓教学管理为中心,以四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指导思想,以培养面向21世纪高品位、高素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能人才为目标,真正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在教学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不断探索,积极寻求发展之路。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制,淘汰了一批不胜任的教师,调走了一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使教师队伍更加精干,更加成熟。目前,四中拥有高、中级教师80余名,有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省新长征突击手、省优秀教师、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十大知名教师”、市“十大优秀班主任”等30余人,有国家、省、市各类学会会员、理事、研究员、学科带头人20余人,这是一支业务精良、能征善战的队伍,他们崇高的敬业精神、安心四中的工作态度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四中独领曾都教育风骚的法宝。

德育教育新颖:学校实行“无缝管理”的德育模式。编写《曾都四中学生德育手册》,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设立心理咨询室,用情感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用知识来铸就学生的人生信念;营造文化氛围,用环境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严格的制度、真挚的情感、渊博的知识、做人的楷模、幽雅的环境,构建了一个“无缝育人”的网络,为教育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勤服务规范:学校面向社会招聘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感强、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后勤服务人员,竞争上岗,服务育人。生活设施完备,拥有医务室、小卖部、电话亭、浴室、蛋糕房、豆浆店、学生食堂等,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任意挑选满意的窗口,买到卫生可口、价廉物美的饭菜,月生活费百元左右,非常适宜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学生。文化娱乐设施齐全,班班配有大屏幕彩电,学校有高标准的环型跑道运动场,有规范的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和多功能健身房。住宿环境幽雅,实行公寓化管理,统一、整洁、安全。

教学管理科学:作为湖北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灵魂,追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和制度化,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质量。明确提出“抓纲务本、重法求实、同步教学、整体优化”的教学理念,强化管理,竞争上岗,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领导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思想工作做到教学第一线,后勤服务保障教学第一线,工作重心倾向教学第一线,真正体现“质量立校、管理强校”之特色。

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找准了自己的社会定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和贫困生助学金制度,成立爱心基金会,每年投入20余万元用于奖励努力求学的优秀学生,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学费和爱心资助。学校郑重承诺“不让一位特困优秀生因贫困而辍学”。

校园文化浓郁:四中作为“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花园式学校”,正以高标准、高品位向“园林式学校”迈进。科教楼前,游廊环绕的喷泉池,鹅卵石铺成的通幽小径和磨菇亭、六角亭组成一幅精美的图案,象征学校的古老和沧桑;状元桥上昂首展翅的飞马寓意着学校的发展和腾飞;教学楼后,洒金柏栽成的校训,依偎着笔直挺拔的塔柏松,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上空飘扬。置身于这种文化氛围里一定会激发莘莘学子的知识火花。

对外交流广泛: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更为了学生的前途和未来,我校与北京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华师一附中、襄樊五中等全国重点高中建立了信息互通的友好关系,使我校始终处于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及时了解掌握改革动向,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学校经常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行讲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效益显著:由于四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校园文化、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超前的办学理念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四中人承日月之精华、仰始祖之灵气,光大了炎帝神农的创业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先后培养出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学子。特别是近几年,四中以辉煌的业绩再次赢得各界的青睐。2000年上省线461人,其中万珍珠同学以661的高分名列全市第四而被北京大学录取,谢健以659分的高分夺得全市第五名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2001年上省线702人,上线率100%,升学各项指标在曾都区遥遥领先,其中鲁津晶以650分夺得曾都区理科状元,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徐珊珊以587分夺得全区文科状元而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2003年上省线突破千人大关,摘得曾都区六个第一。2004年高考继续保持曾都区六个第一的辉煌业绩,特别是上一类重点大学的学生高达200人,上省线高达1200人,以无可辩驳的成绩被评为“随州市教学先进单位”。2005年高考,刘珊同学以635分的好成绩勇夺曾都区理科状元,引起较大的社会轰动效应;上一类重点大学120人,上本科线892人,上省线近1300人。2006年高考上一类重点大学167人,上本科线1010人,上省线率达98%,各项指标均居同类学校第一。从2000年以来,由于学校取得的瞩目成绩,一直被市、区教育局评为“教学先进单位”。学校近几年办学水平长足发展,已跃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

四中情谊浓浓:质量是学校的灵魂。鉴于四中良好的办学业绩和规范的学校管理,上级组织授予学校为“随州市示范学校”、“绿化合格学校”、“花园式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学校”、“综合评比先进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随州市最佳文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北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素质教育百面旗”等数十种荣誉称号。展望未来,四中正以高昂的斗志、百倍的信心、“只争朝夕”的精神,为争创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学校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四中热忱欢迎莘莘学子来校学习深造,愿为有志学子搭起上大学的天梯。在此,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书记、校长张立东率全体教职工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全体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竭诚邀请社会各界及广大学生、家长来校考察、指导工作!祝全区初三学生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四中是成才的摇篮,是腾飞的基石!

选择四中就选择了成功!


校长信箱:zld_ok123@163.com
电话:0722-4572557
传 真:0722-4574994
邮 编:441309

免责声明

此页是<随县第一高级中学>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信息处理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

冀ICP备00000000号

冀公网安备 号

Copyright © 2024 大众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